第二百九十九章 他来了他来了,他骑着孔雀飞来了!-《我是神话创世主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“国君终于长大了。”一枝桃花轻轻的点了点头。

    这话若是由其它的文武大臣说出来,那就是掉脑袋的罪名,可是,在一枝桃花的口里说出来,满朝的文武却没有一个人敢多言。

    而且,从现在来看,一枝桃花的分析确实有道理。

    既然菩提子便是燕宁,那东方不破这一战基本上就没有赢的希望了,因为,单一个燕宁就不是东方不破能对付得了的。

    “请问国师,心中可是有了具体的计划?”一个文官站了出来,虽然平日里国师府是不参与朝政的,但既然这一次一枝桃花来了,那便代表有心插手,文武百官自然会第一时间征询一枝桃花的意见。

    “这一战的核心,在北境的边城!”一枝桃花的眼睛微微一眯。

    “国师是想增兵边城?”

    “可是,东方不破亲率二十万大军前往,若是我们死守,恐怕伤亡会很惨重吧?”

    “对啊对啊。”

    一个个大臣议论起来。

    “我倒是有一计,不如等燕宁和东方不破在边城打得两败俱伤,我们再出兵坐收渔翁之利。”又有一个文官开口。

    “好计,好计啊!”

    “江寒兄,果然是老奸巨滑。”

    文官的计策,得到了一批人的赞同。

    “国君觉得如何?”一枝桃花并没有去理会文官的议论,而是重新将目光看向龙椅上的年轻国君。

    年轻国君知道这是一枝桃花在考教他了,心中欢喜的同时,情绪也多少有些激动,随即,便从龙椅上站了起来。

    他在殿堂上大步行走,大概走了半刻钟的时间。

    “我们不能直接增兵边城,因为,这一来我们的损失会很大,但我们也不能坐收渔翁之利,毕竟,一旦边城丢失,我们在这场战争中便失去了有利的战机,若是等到燕宁夺回了边城,我们再出手,怕是要与燕宁为敌,就起不到共同分食的目的了。”年轻的国君停下了踱步,目光扫向下方。

    “国君言之有理啊!是臣愚钝了!”之前出谋划策的文臣一听,立即就第一个站了出来,对年轻国君的推理举双手赞同。

    “陛下说的有道理!”

    “嗯,没想到陛下亲政才不到两年,遇到大事便能如此冷静,我等臣子实在自愧不如啊。”

    一堆的文臣纷纷开口。

    “哼,本公主离京几年,没想到回来后,这朝堂上的马屁,还是跟以前一样,甚至犹有过之!”沈富冷哼一声。

    文臣们立即便闭上了嘴巴,一个个又羞又愤。

    不过,却并没有人多说什么,因为,沈富这位九公主,可是和其它的公主不同,她的背后站着的还有一个魔教。

    这件事情,外人不知,但是,北凉国真正的王公重臣却都知道。

    “陛下刚才说到,不能直接增兵与东方不破对战,又不能坐收渔翁之利,难道,陛下的意思是要与燕宁盟约合兵?”有一个武将站了出来。

    “国师觉得如何?”年轻的国君轻轻的点了点头,接着,又望向一枝桃花。

    “计划虽好,却是很难实现。”一枝桃花摇了摇头。

    “为何?”年轻的国君有些不解。

    “难道,国君忘了,镇北侯府与我们北凉国的恩怨了吗?或者说,国君不记得,原镇北侯,燕宁的父亲,燕笑天是怎么死的了?”一枝桃花看向国君。

    “这……”年轻的国君终于醒悟了过来。

    燕笑天的行踪情报虽然是大乾国透露过来的,可是,真正动手杀死燕笑天的人,却是北凉国的北凉军。

    杀父之仇,不共戴天!

    你现在说要和燕宁联盟合作,如何能成?

    “那国师有何计划?”一个文臣听到这里,终于又忍不住开口了。

    “合作。”一枝桃花淡然道。

    “还是合作?”

    “对,但前提条件是逼得燕宁不得不跟我们合作。”一枝桃花继续说道。

    “国师请细说!”

    “陛下和各位大臣分析的都没有错,现在我们北凉的战场重心便是在北境的边城,那么,这个计划自然是围绕着北境边城来制定的,我想请陛下派兵四十万,集结于‘虎关’,随时准备增援边城。”

    “那接下来呢?”又有文臣问道。

    “耗住边城,不能让东方不破得了边城,同样也不能让燕宁得了边城,我要将这场战争打成一个僵局,谁要输我们便帮谁!”一枝桃花解释道。

    “谁输帮谁?”

    “是,一旦东方不破迟早会得知燕宁便是菩提子的真相,到时候,他一定会想办法飞鸽到师门传信,燕宁就算再强大,他也拖不起,他一定会想办法速战速决,只要战场陷入僵局,他定然会向我们求助。”

    “只要燕宁向我们求助,我们便助他一举荡平了东方不破,共同瓜分大乾!”文臣们听到这里,眼睛顿时一亮。

    “好计,好计啊!”

    “国师好计策!”

    “我们驻兵虎关,敌不动我们便不动,静待时变,稳中取胜,国师此计,堪称洞悉全局啊!”

    不止是文臣,包括武将们都表示了赞同。

    “好,那便依国师之计,立即发兵虎关!”年轻的国君听到文武百官们的赞同,自然也是当即作出了决定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