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七章 分兵入岐山-《混沌新纪元从大宋开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  而就在这五天的路程中,某些人就开始起幺蛾子了。

      时曾肇被蔡京等人举为主帅,实乃别有所谋也。

      大军真正的战场主将刘仲武,监军使都虞侯高俅,禁军左厢统制曹诱,皆与曾肇不是一条。

      曾肇在整个西征大军中真正能依靠的心腹亲信,其实就只有一个陈从善。

      陈从善因招降义军有功,进位内殿承制,获封承议郎。

      曾肇被赶鸭子上架作得西征主帅,手底下却无人可用,只好把陈从善拉来作帮手。

      对此陈从善从内心上来讲是想拒绝的,但凡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,如曾氏兄弟这般哥哥曾布作宰相,弟弟曾肇在外作帅臣实权统帅千军万马的情况,在大宋的政治生态圈里是不可能有的。

      当曾肇被任命为主帅却又不曾推拒掉的那一刻,曾布的宰相生涯就已经进入了倒计时,实际上他的宰相职权已经处于被架空状态。

      别说曾布的那些个政敌,就算是他曾经的盟友和党羽,在曾肇走马上任之后,甚至都不用蔡京这个背后的算计者发力,却也都自动疏远甚至抵制曾布行使宰相的权柄。

      至于曾肇为甚么不曾自辞以成全哥哥曾布,这里面有两个无法回避的缘由。

      首先是曾布的未来已经肉眼可见,他的官位已经坐到头了,未来基本上升无可升,最强也就是学章在哲宗时代那般独揽相权,而这在宋徽宗时代显然是不可能的。

      赵佶绝不会像哲宗信任章那般信任曾布,曾布甚至都不如蔡京更受官家的宠信。

      正是因为有蔡京在,曾氏兄弟都很清楚,曾布的失势必然会很快到来。

      而曾肇不肯退一步的另一个理由,却是他也有上进之心,他想再去西北建功立业,然后凭此直入中枢,作个宰相摩弄乾坤。

    
  只可惜曾肇小瞧了军队的复杂性,尤其是当另外几个军中大头儿不与他一条心的时候,出些问题自然也就不可避免了。

      时大军后军至商州过熊耳山时,因天降大雨,导致山路断绝,后备辎重跟不上来,王焕部、贾敢部与禁军一部不得不急趋蓝天就食。

      而此时的蓝田却早有三营兵马于此安歇,如此再来三营兵马就食,而蓝田县提供的物资肯定是不够的,这就相当于一桌酒席却来了两桌客人。

      这个时候,要么大家都饿肚子,要么一部分兵马吃饱,而另一部分却只能挨饿。

      本来作为义军的带头大哥,王焕是有些计较的。

      面对有限的物资分配,他准备苦一苦自家兄弟,多给禁军分拨一些,也好为自家兄弟结交一下军中人脉。

      对此王焕还是很有信心的,他的父亲王厚如今在西北可谓名声赫赫,堪称边将第一,上一年刚刚攻取了湟州,史称熙河开边,拜威州团练使、熙河经略安抚使。

      王焕家世若此,自己又是个惯会结交的,想来应该可以轻松的应付此事。

      只不曾想,那两部合流的禁军就是来挑事儿的,他等直接调动兵马把所有的物资辎重都给夺了,却丝毫不曾留与王焕等诏安义军分毫,然后摆开架势做出固守的姿态,似乎等待着诏安义军来攻。

      对此四营诏安义军自然是义愤填膺,双方剑拔弩张的大有火并之势。

      当然大军火并是不可能火并的,且不说大家好不容易得以诏安,得官受职,岂能因一时冲动而断了前程。

      再一个己方缺少辎重给养,耐不得战,而禁军却以逸待劳,辎重富足,真打起来吃亏的还是义军这一边。

      于是乎大家伙儿就只能与禁军将领谈判。

      这个时候有身份背景的王焕自然是当仁不让,他却自单刀赴会,只带了贾敢作护卫去面见禁军统制官曹诱。

      直到入了禁军大营,见得了此间主事者,王焕却才发现所谓的禁军主将其实并不是曹诱,而是曹诱的兄长曹评。

      曹评是谁?

      大宋禁军自高公纪去后实质上的武力第一人,天武都指挥使,殿前都虞候,深受赵宋皇室的信重。

      武力不及,家世亦不及,王焕在曹评面前屁都不是。

      故王焕见得曹评,便自报家门。
    第(2/3)页